网点及ATM 客户投诉渠道
从商业银行视角看《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内审工作的影响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3-11-17 13:58:16

    自2022年3月1日修订版《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正式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年头。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新《规定》出台明确了内审机构的定位、目标与作用,实现了商业银行内审“是什么”“审什么”“怎么审”的内在统一,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现实指引和法律遵循,影响深远。
    一、突出强化党的领导,赋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要的时代使命
    新《规定》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应审计尽审计、应发现尽发现、应整改尽整改、应完善尽完善、应协同尽协同。党的工作大局就是内审工作的着力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确保治理方向严格契合党政方针;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实现与审计、风控的高效配合,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审计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三个明确”确保商业银行内审履职有遵循
    (一)明确内部审计地位的独立性
    受组织架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很难做到实质性独立。从操作层面来看,由于内部审计保守的风控理念与管理层迫切的发展需求存在冲突,审计决定往往会受到干涉。同时,部分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对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新《规定》出台后,确定了内部审计独立地位,要求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和整改的第一责任人,积极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并对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职的事项作出禁止性规定,为商业银行规范改善组织架构、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重要的法律遵循。
    (二)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由于商业银行间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存在差异,难以形成一套指导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标准化模板”,对于各项工作也体现了不同的重视程度。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偏向激进发展策略,对于内控管理有所放松;而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受限于企业规模和保守的发展理念,对于某些上级重大决策落实相对没那么到位。新《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和审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的各项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督促落实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审计协同组织审计培训等,全面覆盖了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促进内部审计依法规范履职。
    (三)明确审计整改质量效果
新《规定》以贯穿全文的篇幅和36个“整改”强调了审计整改的重要性,要求审计机构应整改尽整改,并对审计整改的资源配备、工作方法、整改效果和结果运用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新《规定》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被审计单位应当对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实行分类整改。这条规定有效避免了商业银行在面对存在客观原因暂时无法整改的问题时,为提升总体整改率而强行纳入已整改范畴的做法,更加科学规范地指导商业银行落实落深落细审计整改工作。
    三、“三个发展”力促商业银行打造研究型审计团队
    (一)发展研究型审计理念
    紧扣新发展理念,切实将审计研究嵌入项目全流程,即审前要做好对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案、措施的整体研究,统筹谋划,打好“开局仗”;审中要做好对发现问题、事实证据的细致分析,提高审计发现的深度和准确度;审后要做好对事实沟通、审计结果的深化运用,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同时,要发挥科研优势,把科研理念融入到审计实践中,带着课题做项目、学会综合分析,主动挖掘审计成果,总结经验,提炼审计模式,发展契合时代脉搏的研究型审计理念。
    (二)发展研究型审计工具
    新《规定》第四十条第六点指出,要推动建立内部审计数字化应用平台。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审计工具滞后,内审检查工作的开展仍停留在抽样调查纸质档案、手工比对账目流水的传统审计方法上,存在样本量小、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等缺点。要将大数据审计技术结合到研究型审计中去,通过审计模型实现由抽样审计到全面审计、事后审计到持续审计“两个转变”。结合审计研究的理论成果,将潜在的风险特征拼凑成审计风控模型,再通过模型跑批结果逐步调整审计研究方向,形成“理论构建模型+模型用于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无缝研究闭环。
    (三)发展研究型审计队伍
    提高审计人员形成全局意识和全面风险视角,发挥审计协同机制,做好上级指导和同业交流“两个结合”,加快形成研究型审计工作一盘棋。加强对审计人员政策法规、行业知识、管理知识、数字技术、沟通技能、写作积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要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养,进一步突出审计应用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管理理论研究,及时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到审计工作中,提高风控理论研究效能。
    四、“三个坚持”健全商业银行机制建设
    (一)坚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化
    内部审计既要追求结果正义也要注重程序合法,任何审计监督工作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要及时将文件要求落实到内部审计章程中去。同时,要积极落实新《规定》关于提升审计质量的程序性要求,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审计底稿、事实确认书、审计报告等材料的编制工作,并将审计报告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严把质量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二)坚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是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加强审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严格学习贯彻新《规定》要求,推动审计结果的成果转化。要科学分析论证、及时总结提炼审计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改革,加快打造数字化审计平台,实现整改问题即时查询、整改材料在线报送、整改进度实时跟踪。科技赋能实现对审计流程的优化改造,提高审计监督精准化、应用场景智能化、监督力量协同化水平,促进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和成果共享。
    (三)坚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底线原则
    坚守底线原则,是内部审计严守纪律、依法履职的基本要求。新《规定》第四十六条明确将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本规定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实施内部审计等七条违法行为纳入禁止性规定,并违法处分情节作出明确规定,对任何形式的麻痹思想、松懈情绪、侥幸心理形成强烈震慑。同时,新《规定》还明确了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义务,将拒绝、阻碍内部审计工作、拒绝、拖延提供与内部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等六个情形纳入禁止性规定,有效解决了商业银行各职能部室间面对审计整改互相推诿、最后不了了之的问题,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审计部 胡洋齐


扫描二维码
登录手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