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及ATM 客户投诉渠道
打造“百晓文化” 构建惠民品牌
发表时间:2018-01-04 09:34:57

        文化对企业而言,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文化决定企业品质,塑造企业精神,支撑企业发展。“百晓”,在台州方言里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近年来,我行牢固树立“文化强行”理念,大力传承弘扬农信优良传统,以四个着眼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百晓文化”,不断探索金融文化普惠于民的新举措、新方式,品牌形象与经营业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眼普惠传承,坚定百晓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后,文化自信被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推动各行各业繁荣兴盛。为此,从2013年开始,我行坚持以普惠精神为引领,致力于培育和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百晓文化,通过CIS策划设计、文化互动平台建设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引领全行和谐发展。一是构建百晓文化体系。聘请外部中介公司开展CIS策划设计,梳理挖掘我行特有的百晓精神内涵,归纳提炼、总结完善,构建涵盖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精神的文化体系。目前,我行使命为“聚心兴行 惠泽百业”,核心价值观为“尚德善邻 共求卓越”,经营理念为“情动小微 创享价值”,人文精神为“乐于敬业 百晓争先”。二是建立文化执行网络。为了确保百晓文化入脑入心,我行在总行建立了以办公室为主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组织,依托网络、企业内刊等载体建立文化沟通渠道,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比如以农商银行开业为契机,将内刊更名为《百晓金融》;以十九大宣贯为抓手,开展“红色百晓展风采”微故事评选活动等。三是搭建文化互动平台。对内,建立百晓文化室,分前言、企业愿景、领导关怀、发展历程、业绩规模、荣誉展示、百晓精神、党建工作等八大版块,再现我行发展历程和百晓文化,增强员工的思想认识;聘请外部专业老师,对新农商行歌进行谱曲制作。对外,通过网站、内刊、微信及时将文化理念、文化建设活动等对外宣传,加深公众对我行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拍摄《普惠路 致富桥》宣传片和《社银联通村村行》专项宣传片,来传达展示我行的企业形象和百晓精神。
        二、着眼文明服务,增强百晓文化自律。有句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百晓文化推进中,我行把文明窗口、岗位评优等纳入年度考核,切实增强文化自律。一是岗位服务标准化。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以“诚信百晓”为抓手,实行全流程公示,比如依托村务公示栏、金融知识宣传窗、电线杆等载体,实行贷款流程上墙和客户经理公示制,让百姓明明白白贷款、清清楚楚付息;全面开展 “比学 比熟 比棒”网格大比武,通过“理论知识我最懂、金融网格我最熟、客户服务我最棒”三大模块,做到“见人知名、见图知位”,实现“实战、实用、实效”三实合一的效果。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来我行拍摄网格大比武活动。二是窗口服务内涵化。率先在全省实施“社银联通”工程,将社保大厅搬进网点,10家支行(部)设立专门窗口,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扎实推进“社银联通村村行”活动,实现“综合社保不出镇、基础签约不出村”,切实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就近跑一次”。《人民日报》、《浙江电视台》也为此叫好点赞。三是文明创建规范化。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窗口服务形象;深入推进文明规范服务,每季开展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强化监督和问责,规范员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行有农信系统品牌文化示范单位省级1家、市级2家,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市级5家,在2017年度台州农信年度综合业务实务操作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三、着眼比学赶超,推进百晓文化自发。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文化有所承担,社会才会和韵充盈。自普惠金融工程开展以来,我行将百晓精神融入骨髓,以每年一主题的形式,外化为具体行动,有效实现了基础金融全覆盖。9月6日—9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被誉为“中国小额信贷之父”的杜晓山携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考察团专门来考察,评价路桥农商银行“义利并举,真心实意做普惠”。一是村村推进“百晓讲堂”。2013年,组建11支普惠宣讲队,利用周末、晚上、集市等时间,逐村开展“百晓金融讲堂”活动,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多层次、广覆盖普及金融知识。自活动开展以来,已举办宣讲活动1458场次,覆盖人群达13.6万余人。二是全力开展“百晓走访”。通过“百晓走访”活动,建立“村居基础金融数据库”,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授信工作、信用评定、产品和服务到户率、“两卡”覆盖面、紧密型银村合作关系、阳光信贷、助农点服务标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等八方面要求,积极创建“普惠金融示范村”。2014年以来,建成“普惠金融示范村”236个,占路桥总村数的85%。三是逐户开展“百晓送贷”。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以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小微企业主等组成授信评议小组,采取“背靠背”方式,逐户评定授信额度,并上门发放贷款授信通知书。农户可凭授信通知书在我行所有营业网点直接办理贷款业务。自2015年活动开展以来,个人贷款授信总户数10.7万户,占区域总户数的80%。四是全员开展“百晓驻勤”。深化政策宣讲和业务指导,将原来“网点式”前台服务调整为“全员式”驻勤服务,并在全省首创“丰收豆”客户大积分管理系统,增强客户金融产品消费的体验度。2016年以来,共开展各类驻勤1718场次,其中开展“丰收豆”兑换1235场次,发放大米等生活用品38.7万份。五是大力推进“百晓争先”。围绕业绩进位、服务争先、合规操作、创新引领等四个方面,以6项业绩指标、每月40户走访、每天5户电话营销为抓手,按月通报、按季考核,促使一线员工深耕网格、提升业绩;开发“路桥农商之家”手机APP,对客户经理走访实时监管、对流失客户实时预警、对指标排名T+1查询。六是全面启动“百晓金融乡村行”。2018年,我行启动了“百晓金融乡村行”。通过“红色百晓培树行动”,以党支部结对、客户经理挂职村级助理等形式,深度推进银村合作;通过“美丽乡村助建行动”,将“社银联通”扩大为“政银合作”,助力乡村和谐发展;通过“实体经济扶强行动”,以“乡村?家园贷”、“红色先锋贷”等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四、着眼裂变发展,加速百晓文化自强。文化兴,则事业兴。从多年的实践来看,百晓文化已成为我行的基因,植根在农商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着我们从复制跟随向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实现裂变赶超。一是经营业绩持续走在省市区前列。到2017年底,全行各项存款规模230.89亿元,市场份额22.73%,位居路桥第一;各项贷款150.46亿元,支农支小普惠签约率、贷款覆盖率继续领先全省;五级不良率1.2%,实现利润总额5.65亿元。先后荣获了中银协“农合机构支农支小百强服务示范单位”、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 “十佳成长性银行”、浙江省政府“改革创新优秀单位”、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标兵单位”等称号。二是铁军形象进一步塑造。经过了一系列百晓活动,我行也锤炼出了一批懂金融、亲三农、爱农信的“百晓”铁军。为了鼓励员工做得更好,我行对“百名青年成长计划”和后备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化,完善了挂职锻炼、外派学习等动态培养模式,2017年建立了46人各类后备人才库;严格执行“双聘”制,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激发队伍活力,2017年涉及中层跨部门跨区域交流23人,新提拔为中层6人;涉及分理处负责人跨区域交流21人,新提拔3人。三是农村根基进一步夯实。在文化推进中,我行始终坚持以“便民惠民”为主旋律,持续推进网点与机具下设、人员与服务下沉,产品与需求对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客户好评、社会赞誉和政府肯定。存款客户从2013年的49万户增加到75万户,增长率为53.1%;贷款客户有余额的从原来3.5万户增加到6.18万户,增长率为76.6%。特别是社银联通村村行中,他行卡改签到我行的达5.49万人,占他行卡总数的34.4%。这也充分证明了我行长久以来做小做散的基础扎实,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感情深厚。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虽然经过五年锤炼,我行的百晓文化已深入人心,农村的根基更稳,与百姓的感情也更深,但这仅仅只是开始。今后,我行将融入创新理念,完善载体机制,进一步增强百晓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为实现跨越发展、打造百年农商提供强劲动力。

扫描二维码
登录手机银行